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的成功因素?

2025-07-16

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的成功因素?

“花百万买系统,实验员却说不如手工快”“上线3个月,功能只用30%”——实验室信息化失败,多因“重采购、轻关键因素”。成功实施不是“选套好系统”,而是“人、需求、系统、迭代”四大因素协同:管理层支持、用户参与、系统贴合、持续优化,缺一不可。

一、“人”的参与:管理层“拍板”+实验员“用顺”,破推进阻力

最大阻力是“人的抵触”。成功需两类人深度参与:

管理层:做“资源后盾”:明确信息化是战略需求,而非IT任务。某三甲医院检验科实施LIMS时,院长牵头跨部门小组,每周跟进并强制“电子记录替代纸质”,3个月系统使用率从20%升至90%。

实验员:从“被动”变“主动”:让实验员参与“需求讨论-测试-验收”全流程。某材料实验室实施前开“吐槽会”,收集“登记字段多”“报告模板不合规”等20条意见,针对性调整后,操作投诉率仅5%。

插图1.png

二、“需求”的精准:先“理流程”再“选系统”,避功能错配

许多实验室“先买系统,再套流程”,导致“功能用不上,需求没满足”。成功需“先理后选”:

理流程:用流程图还原“样品接收→检测→报告”全流程,标注“高频卡点”、“合规项”。某检测机构跳过此步,系统上线后“设备预约功能与排期冲突”,被迫花50万二次开发。

选系统:将流程痛点转化为“功能需求”,选“模块化+开放接口”系统。某生物医药实验室从12家供应商中,选中“可灵活配置风险字段”的系统,上线后95%功能直接匹配需求。

三、“系统”的灵活:模块化+可扩展,防后期“不够用”

实验室业务会变,系统需“能长能变”。成功系统需两大特性:

模块化设计:功能按“样品/设备/报告管理”拆模块,后期按需增删。某集团3类实验室用同一套模块化系统,仅扩展2-3个模块,3个月完成搭建,比定制开发省70%成本。

开放接口:支持与财务、设备监控等系统API对接,避免“信息孤岛”。某高校实验室因系统接口封闭,设备数据需手工抄录;换“开放接口系统”后,数据自动流转,效率提升50%。

四、“迭代”的持续:上线不是终点,反馈优化是关键

系统上线后,“真实使用反馈”是“优化指南”。成功需“数据监测+快速调整”:

数据监测:统计“功能使用率”、“操作耗时”,定位“不好用”环节。某化工实验室发现“试剂模块使用率低”,调整分类规则后,使用率升至80%。

快速调整:用低代码工具快速优化界面,避免“等开发”长周期。某检测机构上线3个月内,调整“登记字段顺序”“报告表头”等6处细节,用户满意度从60%升至90%。

总结:成功实施=人+需求+系统+迭代的“四轮驱动”

实验室信息化成功,不是“买套好系统”的“一次性工程”,而是“管理层支持+用户参与+需求匹配+系统灵活+持续迭代”的“四轮驱动”。当实验员从“抵触”变“用顺”,系统从“勉强匹配”变“完全贴合”,调整从“等半年”变“当天改”,信息化才能从“面子工程”变成实验室的“效率引擎”——毕竟,系统用得好,才是真的好。


上一篇 : 实验室消耗品采购和OA对接便捷性 下一篇 : 选择LIMS系统的5大关键指标哪个优先?
分享到
返回列表
HUI JIAN

共同商榷如何一起合作

Participate in investment promotion

read more
联系方式

联系电话

13817346314

电子邮箱

hjjy@elite-tree.com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
您的浏览器当前宽度低于1200px;请使用1200px以上宽度访问。

您的浏览器当前宽度低于1200px;请使用1200px以上宽度访问。